您所在的位置: 主页 > 新闻动态 > 纳新游记 >

金沙传奇(三)茅台之后 金沙回沙

2019-03-04 09:22 发布:admin 浏览数:

       1963年10月,第二届全国评酒会结束,贵州茅台继1954年入选四大名酒后,再拔头筹,排名第一入选全国八大名酒。作为全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省份,获此殊荣实属不易,因此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。10月18日晚,周恩来总理召见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周林、国家轻工业部部长沙千里,听取二人对贵州白酒工业的情况汇报。总理听取汇报后明确指示:贵州拥有品类丰富的白酒资源,未来将会成为贵州发展的希望所在,周林同志要把发展白酒作为工作重点来抓,要迅速找到一些重点白酒,进行培养扶持。

       此时的贵州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等一系列困扰,农业生产尚处于恢复之中,由于对粮食供应的高度依赖,众多白酒企业的生产均处于停滞或不正常状态,尤其是酱香型白酒采用纯粮固态发酵工艺,粮食短缺造成的影响更为巨大,当时贵州全省近百家酒厂中,仅有赤水河畔的茅台和金沙两家坚持酱酒工艺,守护着这一民族瑰宝。而金沙的酱酒技术传承,也得益于茅台的大力支持。1951年,政府对原有的金沙源村义斋烧坊、慎初烧坊、齐家酒坊等地主资产和民族资本家产业进行了国营化改造,成立金沙源村窖酒厂,建厂之初,百废待兴,尤其是技术人才严重缺乏,在政府的协调下,刚完成国营化改造的茅台酒厂将年过半百的刘开庭派回金沙,挑起了技术大梁。

       刘老先生两岁随父兄来到金沙,后赴茅台学徒,青年时期回到金沙创业,人近黄昏再回金沙,他两度回到金沙奠定了金沙酱酒事业的基础,也赢得了金沙人民的尊重,源村窖酒厂酿造的第一批白酒,被命名为“金沙回沙酒”,既代表了酱酒的回沙工艺,也寄托了人们对刘开庭先生回到金沙的感激之情。

       刘开庭回到金沙后,潜心进行金沙酱香型白酒的酿造与勾调,产品品质逐渐趋于稳定,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波折,但老酒库存依然支撑金沙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,到1963年,金沙老酒库存已有近百吨,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天文数字。1963年11月,毕节专区接到召开贵州省评酒会的通知,派专人赶赴金沙,督促参评事宜,刘开庭亲自上阵,经三个昼夜的不断勾调品评,取得参评样品28斤,封存到土陶坛内,带着两名技术人员随毕节专区领导乘吉普车前往省会贵阳,事后其随行人员回忆,从金沙到贵阳翻山越岭走了差不多20个小时,刘开庭一直坚持将酒坛抱在怀中,生怕破碎。

       1963年11月25日,周一,初冬来临,天空飘着瑟瑟冻雨,全省选送的38个白酒样品被逐一摆放在贵州省政府招待所二楼会议室,虽然窗外阴冷刺骨,但包括刘开庭在内的企业代表们却紧张得冒着微汗,现场一片静寂。由国家级白酒专家周恒刚带领的专家评审组18名评委正襟危坐,用盲评的方式对38种酒体逐一品鉴,再综合评分,为保证公平起见,在专家进场前进行了抽签定编号,金沙的编号是017。受贵州省委书记周林委托,贵州省副省长戴晓东同志亲临现场,等待专家们的评审结果。

       从早上8点开始的评审,一直到11点,经过盲评逐一对比,八种酒体最终摆在了周恒刚的座位前,作为评审组的组长,他要在这八个酒体中选出一个“头名状元”,仅仅20分钟后,有6个酒体就被他推到了一边,台前剩下了编号为017和022两个酒体。对着这两杯酒,周恒刚反复品评对比,迟迟未下结论,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,指针已经指向了12点,现场依旧安静得令人紧张,周恒刚的额头也微微的开始冒汗,戴晓东省长也悄悄地走到了台前。生性内敛的刘开庭坐在台下一言不发,但额头上的汗水已经充分暴露了他的紧张之情,思虑再三后,他打破了现场的寂静,用浓重的金沙口音对着台上的戴省长说:戴省长,17号酒是金沙酒厂的!戴副省长闻言松了一口气,将两杯酒端起来轻品一口,对周恒刚说,17号酒的确还是要稚嫩一些。周恒刚从座位上站起来,端着017号酒走到刘开庭面前,轻松的揶揄道:那就再拿回金沙再锤炼一下。12点10分,戴晓东副省长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宣布了贵州八大名酒的归属,金沙与茅台等八个品牌光荣入选,茅台实至名归获得“头名状元”。戴副省长高度赞扬了贵州白酒,并勉励金沙将评选过程中的小插曲当成鼓励,继续发扬革命精神,学习茅台,更要做好“贵州二茅台”!

       50余年过去,当年的亲历者大多已然作古,为了支持乌江库区建设,金沙窖酒厂也于1984年在保留源村老生产车间的前提下,搬迁到了新厂房。在“做好贵州二茅台”的精神勉励下,以“国酒茅台为国家,民酒金沙为大家”为企业使命,励精图治,蝉联随后的历届贵州名酒,至今已发展成为贵州第二大酒业集团、中国第二大酱酒基地,成为了名符其实的“贵州二茅台”!